2014年9月2日,伊東豐雄中國行北京站活動在鳳凰中心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AC建筑創作》雜志、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和《EL CROQUIS建筑素描》雜志主辦,北京鳳凰中心和精瑞人居發展基金會協辦。即將落成的鳳凰中心東側大臺階營造出階梯教室般的氣氛,嘉賓、媒體與觀眾一起圍坐,聆聽了伊東先生以“超越現代主義建筑”為主題的精彩演講,之后的對談和問答互動場面十分熱烈。

活動由《AC建筑創作》雜志社主編王舒展主持,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小地代表主辦方致辭。隨后王舒展主編介紹了剛剛成立的北京建院建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旗下《AC建筑創作》雜志、《EL CROQUIS 建筑素描》雜志和AC新媒體平臺。棟梁國際照明設計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東亮先生為講座進行全程翻譯。

伊東先生的講座以漫畫開場,批判了以方格網為基礎進行的城市規劃和建設,質疑方盒子中的同質化生活是否幸福。通過迪拜與非洲草原的對比,他指出,從一無所有的自然到人工建造的環境中,人類漸漸磨損了自己的本性。伊東先生認為,現代主義建筑有與自然環境隔絕、用人造環境推進勻質化、按功能分隔空間三個特點,而自己一直希望能夠建筑能從方格網中得以解放。
接下來伊東先生用項目向大家詳細講解了自己超越現代主義建筑的嘗試,包括仙臺媒體中心、冥想之森、多摩大學圖書館、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臺灣大學社會科學大樓和岐阜媒體中心等等。在伊東先生看來,21世紀的建筑必須從勻質格網中解脫出來,以創造與自然環境更加柔軟、和諧的關系;建筑必須最大化利用自然能量以節約能源;建筑必須與自然共生以恢復生命之源。

活動的對談環節由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祁斌先生主持,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先生、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邵韋平先生、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設計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昀先生、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主任許懋彥先生、棟梁國際照明設計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東亮先生作為嘉賓,與伊東先生展開了交流。伊東先生與媒體建筑有著很深的淵源,除了最為人熟知的的仙臺媒體中心,他也曾參加CCTV大樓的競標,而此次講座的現場鳳凰中心也是一座媒體建筑。講座開始之前,在鳳凰中心主創設計師邵韋平的引導下,伊東先生對鳳凰中心進行了參觀。對談中,伊東先生認為鳳凰中心令人震撼,能將復雜的電視臺功能以此種形式呈現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更難能可貴的是,建筑引入了大量的開放空間,將更多的人與活動容納其中,打破了媒體建筑固有的封閉,確實十分出色。各位嘉賓從中日建筑界的發展與現狀討論到現代主義與美學,從日本311地震重建討論到建筑的社會價值,從事務所對建筑新人的培養討論到建筑教育,高潮迭起、笑聲不斷。最后,伊東先生解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當晚,AC鳳凰中心商會晚宴在鳳凰中心東側平臺舉行。伴著舒緩的弦樂四重奏,來自北京地產界、建筑界和商界的逾一百名嘉賓共享鳳凰中心的美妙夜景。
“伊東豐雄中國行”作為開場活動,拉開了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65周年慶?;顒雍?span lang="EN-US">2014 AC建筑文化季系列活動的序幕。